阅读历史 |

1681. 大宋反派(2)一更 大宋反派(2) ……(1 / 2)

加入书签

大宋反派(2)房州是大宋王朝热衷的流放地。这地方流放了后周柴家末帝,也流放了大宋皇室他们自己人。赵匡胤黄袍加身夺了柴家的江山,柴家的末代皇帝当年年岁不大,被迫禅让。他得了江山之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匡义。当然了,史书中有一种说法,说是哥俩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有交代,她问赵匡胤说,你知道咱为什么能得了这天下吗?赵匡胤就说,那是您跟我爹修的好德行,福泽了子孙。谁知他亲娘就说了:不是我跟你爹的缘故,只因那后周柴家最后把江山传给了年幼的帝王,这才失了天下。你可不能再这样了,你把皇位传给你弟弟,国有长君,必能长久的。赵匡胤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答应了。而据说当时说这件事的时候有三个人在场。除了赵匡胤和太后之外,还有赵普。赵普是宰相,太后就说,“不仅皇帝要记住,你也要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于是,赵普记录下来了,并且锁在金匮里。然后交给宫人,把这个东西藏起来了。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金匮之盟’。不过有意思的是,并没有证据证明赵普确实记录了这么一份东西。这个金匮之盟的契书,是在赵匡义登基之后他自己找出来的。于是,赵匡义继承皇位就顺理成章了。继承了皇位之后呢,他突然发现了这个金匮之盟传出去之后带来了一个副作用。按照杜太后的逻辑,哥哥的皇位该传给弟弟,那我这个皇位将来该传给谁呢?国赖长君,好像传给自己儿子就是违背了‘金匮之盟’。而此时,民间就有一种说法,说是正确的传位应该是这样的:赵匡胤传位给赵匡义,赵匡义再传给弟弟赵匡美。等赵匡美继承了皇位之后,皇位重新还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一有这个说法,赵匡义就觉得不对了。他没把侄儿赵德昭怎么着,却把弟弟赵匡美给发配房州。给的罪名是:赵匡美跟兵部尚书过从甚密,有勾结的嫌疑。于是,房州早年还被发配过一个正经的皇室宗亲——赵匡胤和赵匡义的亲弟弟赵匡美。赵匡美到房州之后郁郁而终,其子孙流散各地做官,官也没做大的就是了。而后慢慢的就泯然众人了。桐桐站在房州的街头,坐在一座破败府邸门口的台阶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这些东西一晃而过之后,她就思量着该怎么办。之前她想着,找官府合适呢?还是找这个赵匡美的后人合适呢?找官府能直达圣听,这最快。但先找赵匡美的后人,找宗室,这却是符合人情的。毕竟嘛,柴家与赵家这关系,视赵家为骨肉才对。这个态度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但对之后却大有好处。这府里有没有人不重要,她得叫人知道,她来过。因此,大门紧锁的情况下,她就这么坐在台阶上。过往的人来来去去的,都在打量她,她也就那么坐着,任由打量。等街上的人慢慢的多了起来,她才拦住人:“敢问,这户人家还有人吗?”这人还没说话呢,不远处一个背着鱼篓子的汉子就问说:“姑娘,你问这家作何?”“我来投亲的。”“投亲?”汉子失笑:“你怕是找错地方了!你知这家人姓甚?”“赵!”桐桐指了指府门,“若不姓赵,府门不能是这个样子?”哦!还真知道。可明知是皇家,偏来投亲?好些人都停下来看热闹,还有人问说,“姑娘是哪里来的?听口音该是距离咱们这里不远……你姓甚?”“姓柴。”桐桐左右看看,“诸位可知这家主人去哪儿了?”看热闹的人群‘嗡’的一声:姓柴的找姓赵的投亲来了?背着鱼篓的汉子从人群后面挤进来,上下打量这个站在人群里却丝毫没有惬意的小女娘,然后指了指府邸边上的一条小巷子,“从这里进去,有后门。这府里早没主人了,不过还有老仆。你若要打探消息,或是有什么难处,只管去后门处问问便知道了。”桐桐看了这汉子一眼,然后摇头,作揖央告道:“还烦请这位大叔帮我传话。就说,我可从后门入,可我身上带的东西绝不从后门入。请他们打开正门,我要入府。”这汉子惊讶,“姑娘所带何物?”桐桐便闭嘴不言了,只作揖道:“劳烦大叔了。”周围的人就吆喝,“若是认识府里的人,只管去给传句话便是了。”这汉子沉吟了一瞬,微微点头,“请稍候。”后面的小门比前面还破败,汉子轻轻敲了敲:“全相公——全相公——”“来了!”里面一个老迈的声音,紧跟着门从里面打开了,是个头发灰白的老者。他看向这汉子,“又捞到鱼了?昨儿那么大的雨,必有鱼被冲进田里。想着你今儿也该来了。”说着,就转身往里走,“带进来吧!多少都要。”这汉子忙道:“全相公……鱼的事不急!”他朝大街的方向指了指,“正门有一姑娘,年岁不大,似是还不到豆蔻之年。自称姓柴,前来投亲。小的给指了地方,偏这姑娘不肯前来,只说她可从后门进,她身上的东西不可。”姓柴?是!这全相公先是沉吟,紧跟着就往出走,“带路。”桐桐站在人群里任由人打量,谁再问什么,她都不言语了。不过一盏茶的时候,人群就自动让出一条道儿来。那汉子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个老者。这老者头发灰白,却面白无须。身上的衣裳陈旧却也干净齐整。她一打眼便知道了,此人是宫里出来的太监。按照年纪算,怕是还伺候过晚年的赵匡美。全有确实是宫里出来的公公,他站在那里,上下打量这个孩子。人家就那么站着,不低头不弯腰,如同逃难出来的,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