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0章 天地情怀(48)二更(1 / 4)

加入书签

天地情怀(48)

出京的时候, 正是落英缤纷的季节。

一路朝北,次第花开,偶有细雨, 不妨碍赶路便是了。

在大陈境内,总也有驿站,各种安排自然都是最好的。而契丹的使臣呢, 也在大陈与契丹的交接处等着, 等着接一行人入契丹境内。

眼看就到了人家的地界了,四爷一再叮嘱桐桐:“外|交的原则都是相通的,切忌干涉别国内政!”

懂!我很懂外|交的, 才这么一想, 脑子里又有什么一闪而过。但四爷的那句话咱在骨子里刻着呢:不干涉别人的家务事, 这个咱懂!

行!记住这句话就行。

桐桐看他这般郑重其事的,估摸着他心里谋划着什么呢。她就偷偷问他:“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嗯!是有大事要发生,我也是真的想干点什么,但是,提前告诉你, 不见得是好事!最怕你这种半瓶子水的历史学家搞事,真不如什么也不知道,至少不干扰你的判断。

不能说的详细了,但当下还是要叫她知道的:“契丹正在对渤海国用兵, 怕是距离取胜不远了。”

渤海国?

这个桐桐知道, 这地方包含了东北、高句丽一部分, 已经俄远东一部分, “唐玄宗把渤海国的开国帝王册封为渤海郡王,可对?”

对,“当时他们自称是镇国王, 后来因着被册封为了渤海郡王,又被授予忽汗州都督,这才以渤海为号,之后,唐玄宗准其格为国,这才被称为渤海国。”

林雨桐突然反应过来了,“契丹和周边的一些小国,仍然只认大唐?”

四爷面色复杂,“很多部落依旧有人姓李,这是当时唐太|宗给其祖上赐过姓。”

大唐啊……那么多人臣服它!

林雨桐就道:“大唐一直在册封渤海国的帝王?”

对!渤海国的继承人不叫太子,叫世子。

林雨桐朝四爷看了一眼,东北的大部,原高句丽的一半,连同远东的一部分,这面积可够大的。渤海国又一直在接受大唐的册封,那么而今呢?若是能接受大陈的册封……

才这么一想,桐桐就摇头:“契丹这都眼看要赢了。”

赢了怕什么?打下来了,就算是征服了吗?

当然不是!桐桐坚信的一句话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契丹灭了渤海国,人家能不想着复国?

四爷就笑,“对!渤海国国君投降了,世子逃亡高丽,但是王弟却一直在渤海国的地盘上潜伏了下来,长期战斗。最后,占领了龙泉府。而逃亡高丽的世子在高丽的支持下,在鸭绿府登基……”

林雨桐就道,“一山不容二虎,这叔侄俩必是要内讧的。”

看!桐桐不用去记历史,事实往那里一摆,桐桐就差不多能猜出后来的事了。

四爷肯定的点头,问说,“这叔侄俩,谁赢了?”

“必然是做叔叔的赢了!”桐桐就道,“这王弟潜伏下来,卧薪尝胆,联合的是渤海国自身的势力,他有威望呀!可这世子,遇事则跑,又是在高丽的支持下才重新登基的,他先天就欠缺根基……根本是他叔叔的对手。”

都对!四爷揭晓答案,“最后这位世子又逃到高丽,自此以后就泯然了,逐渐被高丽同化。后来连姓都改了,渤海国王姓乃是‘大’,后来该为‘太’姓。”

桐桐明白了,“想法子联系这个王弟!”

嗯!

“不过……这个王弟叫什么?”

历史上没留下名字,也不知道叫什么,慢慢打听吧。

两人正在亭子里说话呢,就见大皇子带着韩嗣源过来了,“猜你们也在这里说话,叫人准备了酒菜,颠簸了一路,都喝点。”

桐桐朝后看,“四公主呢?”

一会子就来了。大皇子叫秋公公,“请三位正副使前来赴宴。”

正使叫万胜,乃是文昭帝的亲信之人,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汉子。

副使谭盛、冯善都是随着文昭帝剿匪过的旧人,一请就来了。

大皇子招呼:“不是外人,都坐。”

这三人才要落座,四公主急匆匆的过来了,抬手叫三人坐下了,又小声跟桐桐嘀咕,“风吹的头发难梳理,太耽搁时间了。”

林雨桐抬手‘嘘’了一声,四公主才不言语了。

韩嗣源给三位使臣倒酒,大皇子就先问说,“左右无事,万大人给我们说说这位契丹的可汗可好?”

万胜抬手将杯中的酒喝了,看着天又飘起了雨丝,这才喟叹了一声,“耶律阿保机当真算的上是一位雄主!只摈弃草原旧有的制度,能仿中原朝廷……这一点就尤其了不起。想那诸弟之乱,叛乱了三次,三次被平……”

“三次叛乱?”

是!平一次,饶一次,再叛一次,如此再三。最后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