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0章 明月清风(226)万字更(1 / 7)

加入书签

明月清风(226)

朱运仓叫人送信的时候, 启明正在伤兵营。这次自家这边的伤兵没多少,震荡伤,这得需要慢慢养。这样有伤兵住的营房, 都叫住过来。按时按点的喝汤药, 一日三餐都是按照病号算的。几个耳朵震的暂时性失聪的,这个可以选择留在伤兵营,也可以在军医的允许下, 拿着军医开的证明, 回家养着。若是如此,还能领一笔营养费, 算是把在伤兵营的伙食费给折算成银钱了。家里距离这里不远的,都选择回家。

启明叫祖大寿打发专人送这些人回家, 耳朵失聪, 怕路上有个好歹。

而住在这里的, 主要是一些大清的伤兵, 人数很多。因为是火炮轰炸造成的, 浑全的人少,很多都有了一些残障。

“已经在尽力保全四肢了, 但是还有数百人不得不选择给截肢。有些一旦清醒, 就老闹着要自杀……”

大清的生存环境没有给这些残障的人以保障。草原上的……习惯就是这样的,跟动物群似得,要是伙伴伤的很厉害了, 族群是没法带着他一起迁徙的, 只能选择抛弃在原地。这些人死了,还能给家里换一笔抚恤,可活着,却完全成了负担。

启明在安抚这些人的情绪, “……如果你们愿意,可以留在新明。新明可以给你们安排差事。也不用担心会受排挤!军机大臣哈鲁,本身就是满人。安置你们的事,可以叫哈鲁亲自给安排……至于你们的家眷,可以接来。这些都是新明和大清能坐下来谈的事情。活着不易,既然活着,就好好的活着,真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

连着看了好几个,把伤兵营都转了一圈。

才一转出来,年哥儿就急匆匆的就来了,递了一封信,“这是朱大人着人六百里加急送回来的。”

启明正反都瞧了,确保不曾有人开启过,这才将信打开。看了信之后,他直接递给年哥儿,“你怎么看?”

信很简短,没有那么些客套的话,就是把事情说了。

年哥儿就道:“这还是想讨价还价……拖着谈,谈多久,得他们掌握主动。若是咱们不急于促成,那正好能这么一直拖着。若是急切,那就会降低要求,这才会有谈的余地。说到底,他是从不应对,改为消极应对。”

认为这是讨价还价。

启明点头,“表哥说的有道理,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还在进一步试探咱们的态度和深浅,若是不强硬,那大概说了,他其实可以肆意一些的。”他叹气,“走吧!找张大人和祖将军,为了谈的顺利,也该做一些强硬的姿态出来了。”

就是虚着调兵,假装很忙的备战。还有粮草和火炮,加紧时间运输,得处处透着一股子随时准备打的样子来。

都安排好了,年哥儿就问说,“按说朱大人经验丰富,不至于这点都看不明白吧?”

他不是看不明白,他是心里有想头,但是不敢笃定,更不敢要求祖大寿做什么样的配合。主要是孤在这里呢,他顾虑就更多了。若是咱不在,这事最多拖延几天,有这时间,这信都从宫里打个来回了,该怎么调配宫里就会下旨协调。而今呢,绕开孤他会觉得不合适。可叫孤拿主意呢,又怕给孤添麻烦。于是,他这一分想不通,就会变成十分想不通,以信的形式问孤的意思,却不是上折子。这是朱大人的为臣之道。

若是他对这个事一筹莫展,那一半是因为大清,一半是因为孤。

年哥儿愣了一下,就点头,“那殿下的意思是?”

“回吧!”老在下面,下面的人做事顾虑就多。

这边一动,皇太极转脸就知道消息了。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新明未尝不想打。

可|能打,也打的起,为什么不打呢?

皇太极不得不认真的思量这个问题,可这能为什么呢?新明不要辽东吗?不想解除大清这个隐患吗?

不是!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

他想到了大明以前设立的各族的藩镇抚司,那都是一股股土司势力,这些势力早年投效大明,可他们内部的治理却不干朝廷的事。他们属于名义上忠心于朝廷,可却是完全自治的。而今呢?所谓的自治,像是自治,但其实已然变了。藩镇抚司用的全都是在大明朝廷的书院念了几年书且都出自御前行走任职过的人。将这些青年才俊选出来,培养之后,留在大明皇帝的身边,转了一圈之后,人还是那个人,可却又不是那个人了。他们就是朝廷的官员,他们就是替朝廷牧守一方的官员。做的好了,升迁走了,前途无量。那个秦良玉以女子之身,位居军机高位,可见大明朝廷的力度,只要忠心,朝廷不吝提拔。一拨一拨的年轻人都这么选拔走,然后再换回去,再提拔,这么些年了,无声无息的,哪里还有什么藩镇抚司,不都跟新明境内所有的州县一样了吗?有多大的差别呢?

皇太极背着手在御书房里不停的转悠,心里却也明白了。要打,新明真的会打,安南就是例子!打下来再像是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