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7章 明月清风(163)二更(1 / 2)

加入书签

明月清风(163)

皇子的先生不是那么好当的!

站在大厅门口, 不敢去想太远的,只想想自明朝以来,那一位位帝师, 他的冷汗都从脊背流下来了。

谷大娘轻声的催促, “先生, 皇上和娘娘等着呢。”

马羡儒一脸的一言难尽,狠狠的瞧了谷大娘一眼。谷大娘白眼看他, 别不识抬举, 不就是个给牲口瞧病的吗?现在让你教皇子, 你还拿捏上了。

没法了,真得进去了。一进去纳头就拜。

“起吧!”四爷一喊起,启明就过去扶先生, “先生, 您慢点。”

不想起的,有些话得跪着说的!但是这么拉扯着,他怕扯着大皇子,只得站起身来。

林雨桐就笑, “先生坐吧。”

不用!坐了一节课了。

启明马上去拉凳子, 发出刺啦啦的声音,放在马羡儒的边上, “先生, 坐吧。”说完还把他的小羊皮褥子递过去, “先生盖在腿上。”

腿脚不好, 是个瘸子,天气不好的时候,腿疼的更厉害。

对这么对待了,不坐都不行!嗳!坐下的话有些话就不好说了。

这般的抵触, 林雨桐有点没预料到。她先打发孩子,“跟你舅舅去转转,不是要看大象吗?去瞧去吧。”

孩子转脸跑了,找进贡来的大象去玩去了。

他一走,林雨桐才道:“我们此番前来,意思想必先生懂了。可我看先生的样子,是有顾虑吗?早前就说过,身在朱字营,不问过往……”

马羡儒一脸的苦笑,“娘娘,朝中大儒云集,何以选草民教导大皇子。”

林雨桐叹气,“因为——合适。

合适?

对!合适!

突然感觉这两个字很没有道理。

四爷就道:“你有什么顾虑,只管说,朕赦你无罪。”

马羡儒半低着头,像是在权衡什么,好半晌才道:“……自大明建立迄今为止,出过多少帝师,皇上您可算过?”说完,不等四爷说话,他自己就道,“十五位,草民以为,有十五位。第一位帝师,臣以为当属刘伯温。虽无师徒之名,但以谋臣在太|祖身边,担的也是先生之责。”

然则,刘伯温最后怎么着了呢?缠绵病榻没错,但胡惟庸看过之后,叫太医给开了药刘伯温服用了之后,病情更重了。他跟朱元璋提了此事,但朱元璋轻描淡写,刘伯温寒了心。不再看医问药,不几日,死了。这个曾经被夸一人可抵百万师的帝师,是这么没了的。

“而后是教导了懿文太子的宋濂……”

朱标死的早,但为了朱标的教育,宋濂屡次与朱元璋争执,关于太子该读什么书,什么是君道,什么是臣道,争执不下之事,杖刑都曾挨过。可惜,学生没登基就没了,他老年因子孙获罪而被牵连,死在流放的途中。

“宋濂的学生方孝孺又做了建文帝的先生……”

可方孝孺最后也极其惨烈,成祖朱棣起事,别的文武大臣都降了,只方孝孺不肯,最后获罪,全族皆被诛。

“当时,姚广孝劝成祖,说杀不得方孝孺,若杀了此人,天下便没有真正的读书人了。”可还是被杀了,“而姚广孝,其实可算的上是三朝帝师……”

此人倒是得了善终,可百姓中,依旧有人骂他是妖僧。得乎?失乎?

“解缙号称天下第一才子,做过帝师,曾在建文帝时做过首辅阁臣……方孝孺不肯降,死了!他降了,最后被埋在大雪里,也冻死了……”

林雨桐被这家伙说的,心里也跟着不得劲。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这么算下去,是没几个得了善终的。

像是杨士奇,四朝老臣,辅佐两代君王开创过仁宣之治,可到了老了,英宗皇帝宠信宦官,他也不过是黯然退场,在忧虑中病死。

下来是李东阳,此人看起来倒是得了善终,可他被讥讽为‘伴食宰相’,因为他善忍,跟宦官,跟外戚,跟周围的所有关系,都保持的极好。老年曾请求致仕十数次,皇上都不给批准。亲弟弟死了,他悲伤过度,说要辞官,正德皇帝不让。亲儿子死了,他晕厥了,实在是头疼眼花,要辞官,正德皇帝还是不让。

感觉就是,皇上给他们的,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不想退的,逼的你退了。想退的,你就是死了亲儿子又怎么的,就是不叫你退。

比这位李东阳还惨的还有张璁,老来致仕了,嘉靖皇帝又复召。他说他老了,病了,真去不了京城了。于是,嘉靖皇帝叫锦衣卫去带人,锦衣卫一看,真病了,回复皇上说此人没说谎。但是宫里的旨意不变,依旧是召此人进京,无法,皇上强召,那就走吧,结果病死在半路上。

就更不要提老来被削职为民的杨廷和,还有那叫人一言难尽的张居正。

往下数一数,严嵩、徐阶、高拱、沈一贯,哎!不能细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