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2章 明月清风(28)二合一(1 / 4)

加入书签

明月清风(28)

这一年, 在林雨桐的眼里,像是演出了一场接着一场的荒诞剧。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在他呆了大半辈子的宏德殿, 驾崩了。

朝中大臣, 太子皇子皇孙们,都在大殿里。

朱常洛在最靠前的位置,站在床榻的边上。四爷跟朱常洛之间, 只隔着个朱由校。他清楚的听见万历帝说立郑贵妃为后, 然后嘴里呜呜啦啦的,再说什么,已经听不清楚了。

王安扶着朱常洛, 哽咽道:“皇爷还说……说立长孙为太孙……”

痰堵在喉间了, 能听到个屁呀!边上的方从哲等大臣立马跪下:“臣等遵旨!”

陈距跪在老主子的边上, 抬眼看了王安一眼,视线就跟四爷对上了。四爷什么也没说, 陈距便闭嘴了:皇爷呀,您听的见吗?您这口气还没咽下去呢, 已经有人在假传圣旨了。

谁也不知道人之将死时,到底是能不能听见。听见如何?听不见又如何?一样的死不瞑目, 有多大的差别呢?

万历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咽气的!咽气了,就是什么也没有了。

这一日, 忙乱的很。

朱常洛拉了四爷到一边, “锦衣卫将皇城看好, 关闭所有大门,除非有手谕,严禁进出。”

四爷点头,这还算是不傻, 知道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时候,安全最要紧。他点头表示,“这几个月皇城一直戒严。”

是说自从万历帝病重就已经开始了!

朱常洛不住的点头,像是松了一大口气一般,“那就好!那就好!”

这一天,都在这种山陵崩塌的不真实的想法当中度过的!第二天一早,郑贵妃就闹腾着要见朱常洛,这叫朱常洛很头疼。

王安在边上道:“太子爷,这个皇后不能认!不能册封呀!”

知道!知道!但是怎么把这个遗命给赖掉是个问题。

王安低声道:“如今正在办丧事,您还没有登基……这事只一个字——拖!”

“咱们能拖,可大臣们……也都听见了!怎么拖呀?”

“下两道支开大臣们的旨意,叫他们忙去吧!等登基之后,再说其他。”王安说着就提醒道,“先帝爷不是留下旨意给您,叫您……”

哦!对!对!

七月二十二日,朱常洛以储君的身份宣布发一百万饷银犒赏辽东和边关的将士。

这个银钱得从内库出。

这旨意一出,上上下下像是看到了明君。

七月二十三日,就确定了登基大典的日子,各项准备下来,最快也得八月初一。

这个消息一公布,朱常洛心里踏实了!

于是,七月二十四日,他下旨再发一百万饷银犒赏将士。另外,下旨罢矿税、榷睡,召回矿税使,要补齐内阁,使得中枢能正常运转。

一道道旨意下去,上下一片欢腾。

跟晚年昏聩成那个样子的万历帝比起来,这位皇帝是不是已经很有些气象了。

从七月二十五日到八月一日,就这么几天时间,朱常洛几乎天天要叫四爷,问的就一件事:皇城的守卫你查了吗?安全吗?要不要再调拨一批人手?

这种感觉四爷理解,当你一个人站在高处的时候,在人前的时候你得稳的住,可剩下一个人的时候,就一个感觉——害怕!

孤家寡人,群狼环伺,一个不小心就粉身碎骨。

每个帝王大概都得经过这么一个阶段!有些人这样的状态持续的长,有些人这样的状态持续的时间很短。

显然,朱常洛属于那种持续了很短时间惶恐的人。

八月一日,登基大典。朱常洛登上了皇帝宝座,年号为泰昌。

穿上龙袍,成了皇帝了!心里安稳了,然后犯二了!

宏德殿他肯定不住了,带着李选侍挪到了乾清宫。万历帝的妃嫔,这不都得挪到更偏的地方去,给他的妃嫔腾地方吗?慈庆宫成了朱由校的地盘。

而四爷和桐桐的小院,就不能再住了。而朱常洛似乎也忘了,宫里还在办丧事,自己和四爷这样就会很不方便。

不方便就不方便吧,大不了每天早上来,晚上回就完了。能有多麻烦?

毕竟,这宫里大部分的太监其实都是每日进进出出的。当差就进宫来,不当差大部分就在外面住宿。

这个时期的太监数量有点吓人,只京城就聚集了接近十万之数的太监。宫里用的也多,再加上宫里有接近九千的宫娥,哪里住的下那么些人?

因此,大部分太监都在宫外居住,好几个胡同都是他们的‘集体宿舍’。这当差可不就是得进出宫廷吗?

每天进宫,林雨桐真就围观了朱常洛是怎么作死的。

新帝登基了嘛,郑贵妃还想着太后的事呢!可无奈呀,见不到皇帝。怎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